Sequoia 和 Kings Canyon 国家公园 – 2. Sequoia国家公园

18 Aug

Sequoia国家公园的景点是从Lodgepole游客中心开始的。中心里放映着公园的专题片,其中很大篇幅是介绍熊的生活习性。看罢,觉得熊挺可怜的。本来它们自生自灭的也挺逍遥自在。由于人的出现,带来了食物,熊到露营地找这些东西吃毕竟比四处觅食方便得多。有些游人把食物放在很明显的地方,熊可以轻易的找到。时间长了,熊形成了条件反射,看到人就想到了其所带的食物。虽然它们天性上不对人造成威胁,但由于这种食物的条件反射和人固有的恐慌心里,有时候对人造成的伤害还是在所不惜的。最后,它们的命运就是挨枪子。不论对自然如何的保护,人还是有意无意,或快或慢的破坏着它。 

在游客中心里还看到了小小公园守护者的宣誓仪式。那些从小对自然爱好的小朋友,为公园作些义工,学习些科普知识,买一件小号的工作服,最后,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宣誓就职。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颗热爱自然的种子,等它长大发芽了,也许就又是一个John Muir了。 

从游客中心出来不久,就是整个公园的重头戏-世界上最大的树:谢尔曼将军(General Sherman)。公园里的游人不知道从哪里呼的一下都冒出来了。不过林子里的树普遍都很大,所谓惺惺相惜,纵然游人多了些,也不觉得拥挤。 

对谢尔曼将军体积的测量只考虑了树干部分。因为被火烧过,所以烧掉的这部分体积还得人工补回来。1975年测量的体积是1486.6 立方米(52500立方英尺)。它树高83.8米(274.9英尺),周长31.1米(102.6英尺),直径最宽处达11.1米(36.5英尺)。 

树木被用木栅栏隔离开来,这又归结回树木的生长特性。巨杉又抗火,又抗水,又抗虫,似乎没有任何天敌。它们寿终正寝的原因听似离奇,但又在情理之中。别看它们地表部分长得高大,但主根都很短,主要是侧根,根基很不稳定。有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就突然间倒了。 人为践踏很容易把地表的土弄松,所以公园重点树木才被隔离开。大家按着顺序在树前照着像。与其说跟树合影,不如说是和牌子合影。树太高了,这种近距离照相就算是再广角的镜头也无济于事了。 

正照着像,忽然听见有人喊,定睛一看,两个小孩跑到木栏里面去了。其中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十来岁,拿着根木头在表露的树根上乱杵着。他们的父母倒是在外面,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一个正义的美国中年男子高喊着让他们出来,可是那两个孩子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刚开始还以为他们不懂英语,后来从他们父亲流利的英语中否定了这个假设。 

按理说,牌子上明文禁止跨越木栏,本来这一家子做得就不对。被人说了,赶紧溜走算了。但是那个当爹的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冲到美国人跟前就质问人家凭什么在公众场合对他家孩子进行指责。把人鼻子都气歪了。看这一家子的样子像是墨西哥人。唉,这素质。 

看罢世界第一,往南就是Giant Forest博物馆,里面详细介绍着巨杉的生长习性。拿着不同的物种纵向比较着高度、体积和直径,又是和自由女神、波音飞机横向做对比,还有很多种子的标本。值得驻足。

月牙草地(Crescent Meadow)是被John Muir称之为Sierra 山脉的宝石(“Gem of the Sierra”)。打算说绕着它去看一个百年老宅。沿着草原外围弯曲的小径往里走。不远处的草原上,三个摄影师架着三脚架不知在等候着什么。路上的蚊子越来越多。每次出来玩都忘了买驱蚊药水,只好挥舞着双臂驱赶着蚊子。 

正兴致高昂的讨论着会不会碰到熊什么的,突然迎面看见两个拿着摄像器材的女子。她们面如土色,行色匆匆。走到我们跟前,小声说道,拐弯处有一只熊。虽说这正是我们期待的,但来得太快也太直接,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正思忖着下一步的对策,两女子已从身旁走过,见我们丝毫没有撤退的意思,其中一位回头曰,这熊可没受过训练的。 

两只脚一只想前进,毕竟是“朝思暮想”的野生动物,不是那种松鼠、野兔之流;另一只却想逃-命要紧,尤其又被这句“没受过训练”给堵的。正犹豫不决的时候,后面来了一大家子。丈夫怀里搂着个不到一岁的婴儿,妻子拿着相机,老母亲走在后面,全家一副兴志高昂的样子。我小声说道,前方有熊。男子笑道,正是为熊而来。我不禁汗颜。人家这上有老下又小的,这么牛气冲天,我们也不能太弱。挺胸昂头的就跟着他们向拐弯处走去。 

镜头在这一刻放慢,在拐弯处闪现。。。 

正如所有俗不可耐的故事一样,都转过拐弯,也没看见熊。倒是蚊子更多了,一个个硕大无比,往身上狂轰乱炸。这一家子不死心,往旁边的山头走去。山头上枯枝败叶、乱石散布。心想,如果熊真来了,只有坐以待毙了。说到对付熊,游客中心里可没少传道授业解惑。遇到黑熊,不要跑,要挥舞双臂,弄出声响,显得自己比较高大威猛的样子,把熊给吓走。 

走到山包顶,一无所获。但是这里的蚊子倒是美餐了一顿。悻悻的往山下走,忽然这一家子人突然分别躲到了树干、枯石的后面-熊出现了。 

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见一只棕色庞然大物在草原和树林的交界处正扒着树干呢。周围很静,除了蚊子嗡嗡的叫声之外,就是熊撞击树干,撕扯树皮的声音。虽然熊离我们百十来米,但听得很真切。这时,也不知从哪里突然间钻出来个摄影师,拿着长镜头就是咔咔咔咔的一通狂照。可怜咱的相机不够专业,再怎么放大,还是不能把熊给拉到照片的整个画面里,也就只好将就着照吧。一只手拿着相机,另一只轰着蚊子。再看那摄影师,似浩然天地唯独只剩下他和熊了。我问他是否经常来?他说最近天天都来,前两天在近距离处还看见了熊。

这业余的东西当变成专业的了,也都失去原有的魅力。熊的照片他应该照得也不少,在这蚊子聚集的地方,他还一次又一次的这么乐此不疲着,或许也会有些无奈?

熊扒了一阵子树干,没发现什么,晃晃悠悠的向密林走去。我们逃一样的往停车场跑去,因为蚊子。 

看毕巨杉和熊,公园中最殷切期待的已经完成。剩下的就可以慢慢欣赏了。 

摩洛岩(Moro Rock)长得蹊跷。满山都是树,唯独到了这里变成了光秃秃一片。已经成桔黄色的苔藓零星的点缀的岩石表面,矮矮的灌木掩映于低洼处。有些树长在了岩石里,像“迎客松”似的。这里的石阶相对国内不多见,可能因为岩石太陡了,如果攀岩,就不是我等之辈可以造访的。登上了摩洛岩,位于公园的制高点,景色确实不同。靠近内陆一侧的群山山顶上还都积着雪,与天上漂着的白云相互掩映着,不知是雪映蓝天,还是云落山间;靠近海的一侧,群山环绕,就像回到了东部的蓝岭公路(Blue Ridge Parkway),眺望连绵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Auto Log是由1917年倒下的一棵巨杉做的。树干上挖了一个平整的槽,汽车可以开上去。旁边立的宣传栏上登着当年人们争相开车光顾此地的照片。现在车是不让开上去了,旁边用铁链子挡着,但不妨碍人在上面走走,一样可以体会到树木之大。 

Tunnel Log是一棵由于自然原因倒下的巨杉。它的特点是树干上切割出来了一个洞,汽车可以通过。这还是在1937年,为了吸引游客而弄得噱头。时过境迁,公园的保护也从当初的对个体树木的保护发展成为对整个环境的保护。尽可能的将人为的影响降到最低,让自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运转。 

晚上露宿在Sequoia国家公园南门外的名叫Three River的小镇。说是小镇,可真小,就是一条街。让人欣慰的是小镇离公园很近,也就十几英里。不像优胜美地,进出一次可费老大劲了。 

晚饭的地点很有情调,饭店叫“河上店”(Restaurant on the river)。从公园里流淌出来的河水,路经小镇,饭店依河而建。已夜幕时分,看不清河水,只能听见耳畔潺潺的水声。露天的凉棚,幽幽的烛光,店内时而扬起的乐声把这一天的劳累也都带走了。

Leave a comment